以監督實效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
——市人大常委會監司工委創建“一委一品”強化司法類案監督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強化對司法活動的制約監督,促進司法公正。”今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和司法工委圍繞“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要求,以強化人大監督司法工作的司法類案監督作為工委“一委一品”創建項目,堅持將黨的領導和依法行使職權相結合,將加強和改進監督司法工作與優化司法環境、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職權相結合,督促相關司法機關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為推進法治銅陵建設營造良好的司法環境。
細致謀劃 深入調研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2年工作安排和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公安機關刑事立案工作情況報告的需要,7月下旬至8月初,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和司法工委依據《銅陵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司法類案監督工作辦法》,組成調研組和案件卷宗評查組,對全市公安機關2019年至2021年經濟類刑事立案情況進行類案監督。調研組通過實地查看、召開座談會、聽取情況介紹等方式,對全市公安機關經濟類刑事立案情況開展深入調研;案件卷宗評查組在調研組領導下,對全市公安機關2019年至2021年辦結的有關經濟類刑事立案案件卷宗,隨機選取50件,包括已立案辦結案件20件、不予立案案件20件、信訪投訴案件10件,從規范辦理、立案審查標準適用、文書質量等方面進行評查并形成類案評查意見書。
調研發現,近年來,市公安局黨委緊緊圍繞法治公安建設狠抓刑事立案工作,組織全市公安機關開展以執法問題大起底、嚴密執法監督等為主要內容的“五大五嚴”專項行動,落實“首接負責制”,嚴格警情處置,強化執法源頭管控;聚力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執法全流程監管,編制公安執法狀況白皮書,構建分層管理的三級案管機構,出臺接處警信息錄入規范、受案立案工作規定等執法制度機制十余項,公安執法能力、執法水平、執法質效顯著提升;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聯合印發《關于辦理刑事指定管轄案件有關問題指導意見(試行)》,有效解決管轄爭議,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特別是在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經濟犯罪上,注重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在經濟類刑事案件立案過程中,較好地區分了經濟犯罪與經濟糾紛的界限,選取的決定立案案件和不予立案案件未發現該立不立、不該立而立現象,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為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確保全市經濟發展平穩運行作出了積極貢獻。2019年至2021年,共受理經濟類案件295起,刑事立案184起,挽回經濟損失約2.2億元。
依法監督 “劍”指癥結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調研組依法行使監督職能,直指我市刑事立案工作的問題和不足。
執法規范化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調研組發現,雖然近年來我市公安機關執法辦案水平顯著提升,但仍然存在少量受案立案、涉案財物處置不規范等輕微執法程序問題,案件辦理程序尚需進一步規范。
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存在證據間不銜接的問題,有些行政執法人員證據采集意識不強,對罪與非罪標準把握不準,未能以合法有效的方式固定證據或者行政執法過程中收集的證據達不到刑事案件立案證據標準,錯過證據收集的最佳時機。
治理和打擊新型犯罪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市公安局黨委通過約談警示和掛牌整治,開展“國家反詐中心”APP宣傳、派出所上門勸阻等方式,實現電詐案件“兩降兩升”的整體目標,但下降幅度還不明顯,損失數目依然驚人,“國家反詐中心”APP注冊率有待提升,較其他先進地市還有差距,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為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突出問題,“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工作格局還未完全形成。
釋法說理、普法宣傳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普通群眾對公安刑事立案標準了解不多、理解不深,難以區分民間糾紛與違法犯罪之間界限,少數當事人對刑事立案存在不同認識。
認真履職 精準建言
調研組建議,下一步,我市公安機關刑事立案工作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轉變執法理念,準確把握當前刑事立案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主要任務,牢固樹立嚴格規范公正文明的執法理念,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進一步完善制度,完善受案立案程序,落實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確保受案立案環節執法規范有序,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執法問題發生。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切實做到打擊犯罪與預防犯罪相結合,刑事懲罰與保障人權相結合,最大限度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深化“兩法銜接”,加強受案立案環節協作配合。由市政府牽頭,將“兩法銜接”案件的移送、立案等工作執行情況納入依法行政考核指標體系,樹立科學的政績考評機制。探索“兩法銜接”系統和政法機關206系統信息共享功能,實現各部門辦案系統的數據對接,進一步節約行政、司法資源。強化協同辦案制度,對可能涉嫌犯罪的復雜、疑難案件,由檢察機關會同公安機關提前介入,指導、幫助其他行政執法機關收集和固定證據、定性分析等,提高“兩法銜接”工作效能;加大公安機關和其他行政執法機關聯合執法和專項檢查力度,提高執法司法效率。適時組織“兩法銜接”通用法律知識培訓,為推進“兩法銜接”的縱深發展增強后勁。
堅持多措并舉,提升應對新型犯罪水平。堅決遏制以電詐為代表的新型違法犯罪多發高發勢頭,堅持打、防、管、控同步推進、多管齊下,開展全鏈條打擊,進一步強化綜合治理,堅持共建共治,大力推動“四專兩合力”建設,切實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行業監管、有關方面齊抓共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整體合力,加強對高發、多發類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防范宣傳,提升重點人群的防騙能力,進一步織密“防護網”,保護群眾“錢袋子”,達到人人識詐、全民反詐的效果,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探索建立專家咨詢員機制或引入聽證制度,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立案、定性、偵查方向等,有針對性地咨詢相關專家意見,使打擊更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
加強普法宣傳,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將普法滲透到執法辦案的各環節,在案件偵辦調查、提供服務、調處矛盾、參與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處理時,加強釋法析理,引導當事人和社會公眾依法辦事,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方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