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法治報》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 銅陵市西聯鎮把代表聯絡站“搬進”農家小院
農家小院內燈火通明,伴隨著田野清香、陣陣蛙鳴,操著地道方言的人大代表們與村民們圍坐一堂,話家常、議事情、提意見。9月4日晚,記者跟隨省人大常委會 “市縣人大行”集中采訪團來到銅陵市義安區西聯鎮垅上村,在村民王海東的家中見到了這樣一幕。
這是該鎮組織開展的“庭院夜話”活動現場,活動邀請了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村民組長、老黨員和部分村民參與。據悉,2023年,銅陵市在全市人大代表聯絡站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開展聯絡站標準化建設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其中西聯鎮創新搭建了“人大代表聯絡站+庭院夜話”特色平臺,堅持“群眾聚在哪、陣地就設在哪”,利用村民傍晚閑暇時間,將議事陣地從代表聯絡站移至農家庭院,因地制宜推行多元議事模式。
“最近我們鎮正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今天就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建議。”晚上7點,在垅上村黨總支書記湯超的主持下,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討論開來。
“蘇家垅自然村需要新建平水壩,來控制腰河的水位,確保腰河水位不受犁橋水鎮蓄泄水的影響,讓蘇家垅6、7百畝地有水灌溉。”村里的種田大戶胡廣松率先提出了建議,其他村民紛紛應聲附和。
“如果新建平水壩,要建在垅上腰河的最東邊,才能解決腰河整個沿線田塊的灌溉問題。這個問題村委會還要和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做進一步的溝通,后續進展情況我們會第一時間告訴大家。”了解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義安區人大代表、垅上村鄉村振興專職書記張有勝作出了專業化解答。在銅陵市義安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期間,張有勝就曾結合多年的調研經驗,提出了相關議案。
一問一答間,問出了民意訴求,答出了代表擔當。
圍繞黨的政策以及民生實事等內容,“庭院夜話”活動通過人大代表引導話、鄉賢能人帶頭話、村民群眾主動話的形式,一線收集村情民意,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反饋清單,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防范問題,成為人大代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民意窗”“連心橋”。
“現在我們向代表們反映訴求和提建議更便捷了,今天只討論了幾十分鐘就獲得了滿意的答復。”今年參加過兩次 “庭院夜話”活動的村民孫慧對此贊不絕口。次次“滿勤”的張有勝也感受頗深:“以前在會議室開會,雖然設施更好,但我們坐在上面,村民坐在下面,彼此很有距離感。現在我們和村民坐在一條板凳上,以拉家常的方式傾聽民聲、征集民意,關系更近了,溝通也更順暢了。”
據介紹,今年以來,西聯鎮累計開展“庭院夜話”7期,收集解決各類問題120余個。(吳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