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經濟報》銅陵:“聯絡站”架起“連心橋”
今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也是地方人大設立常委會45周年。9月4日,記者跟隨省人大常委會2024年度“市縣人大行”集中采訪調研團走進銅陵市,探尋銅陵市人大常委會全力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創新做法。
“人大代表聯絡站”“臨津議站” “庭院夜話”“基層立法聯系點”“立法研究基地”等銅陵人大特色工作, 讓記者耳目一新。
“近年來,銅陵市人大常委會為進一步完善人大常委會會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制度機制,更好地發揮代表作用,打造‘一委一品’、‘一縣(區)一特色’,在銅陵市人大常委會建設人大代表聯絡總站,在縣區人大常委會建設人大代表聯絡中心站,在鄉鎮、社區建設人大代表聯絡站,在園區景區、產業鏈重點企業、小區、中心村等建設人大代表聯絡點,連點成線、織線成網,構建‘1+4+50+N’的四級網絡體系,目前,銅陵市人大代表聯絡總站已建成,全市人大代表聯絡站標準化建設任務全部完成。”銅陵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辦公室主任汪沁告訴記者,人大代表聯絡站已成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窗口、代表依法履職的載體、服務群眾的平臺、傳遞社情民意的渠道、學習交流的園地、推進基層治理的陣地。
“臨津驛站”:服務群眾更便捷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9月4日,在銅陵市義安區人大代表聯絡站—“臨津驛站”,一場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庭前調解正在舉行。記者經了解得知,2023年10月22日,雷xx騎電動車與韋xx駕駛的小轎車發生碰撞,雷xx受傷,其后雙方因賠償金額差距過大未達成一致理賠意見,雷xx向法院起訴要求韋xx及其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賠償其損失48980元,案件進入法院后,因傷者是弱勢群體,索賠內容誤工費營養費等涉及民生,法院想在保護雙方當事人權益基礎上,盡快化解該矛盾糾紛,經過多輪溝通,最終在法院主持下,人大代表見證下,于9月4日當天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由保險公司在9月20日前賠償雷xx各項損失43240元,該矛盾得以實質化解。
義安區順安鎮人大主席徐兆春告訴記者,近年來,義安區順安鎮把建好人大代表聯絡站作為打通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找準代表履職“結合點”,發揮聯絡站“五大功能”作用,打造“臨津驛站”特色品牌,優化平臺、健全機制、創新活動,突出“人大代表聯絡站+”“三官一師(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進站”服務模式,有效激發123名進站代表履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人大代表聯絡站聽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作用。目前,已開展活動100余次,聯系群眾3200余人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5100件,辦結5081件。
“庭院夜話”:溝通群眾“零距離”
9月4日晚,夜幕雖已降臨,但天氣依然較熱,在義安區西聯鎮垅上村楊家垅中心村村民王海東的院子里,20多位村民、村民組長、村委會負責人和3名市、區、鎮人大代表坐在一起,就正在施工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主題,開啟了“庭院夜話”。
本次“庭院夜話”由垅上村黨總支書記湯超主持,村民們就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暢所欲言: “正在施工的道路,路基太高了,農機不好下田,能不能想辦法降下去? “村委會要做好質量監督工作”“施工方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采納村民意見” ……義安區人大代表張有勝等3位人大代表,紛紛記下要點,并現場答疑解惑。
據悉,義安區西聯鎮為豐富代表聯絡站功能,進一步發揮人大代表在閉會期間的履職作用,暢通人大代表與選民、群眾之間的聯系渠道,結合2023年人大代表聯絡站標準化建設,創新開展了“人大代表聯絡站+庭院夜話”特色工作,拓展延伸代表聯絡站接待選民的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條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近距離、常態化聯系的好路子。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庭院夜話”7期,收集解決各類問題120余個;聚焦“急難愁盼”,累計收集各類問題50余條,現場協調解決30余個,收集意見20余條,采納10余條,讓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取得了“看得見”的成效。
代表聯絡站:履職盡責有“溫度”
代表聯絡站是人大代表廣泛聽取和收集社情民意的窗口,是連接代表與選民的橋梁,是提升代表的履職能力的課堂,是法治宣傳的重要陣地。
“按照銅陵市人大常委會‘一站一特色’的工作要求,銅官區天井湖社區堅持‘建好、管好、用好’代表聯絡組,實施‘4+N’工作法,將理論學習、接待選民、專題調研、民生建議作為工作重點,靈活運用人大代表進小區、進企業、進學校等多元場景,以‘代表聯絡站+流動聯絡站’模式,打造群眾家門口的人大代表聯絡站,讓群眾找得到人、說得上話、辦得成事。” 銅官區天井湖社區黨委書記、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沈睿超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銅官區天井湖社區代表聯絡站接待選民8批次,收集居民意見19條。通過“事前”收集民意,“事中”跟蹤進展,“事后”監督管理,關注居民小事,履行人大代表職責,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銅陵市郊區大通鎮人大代表聯絡站注重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提煉總結出“356+T”工作法(即“3室融合”“5站疊加”“6措并舉”“T項特色工作”),通過開通“選民直通車暨每月15日代表進站”,開展“聚民意、惠民生、促發展,人大代表在行動”等六項基層工作,開展“漁民幫聯行動”“人大代表上征遷一線”“代表進網格,網格有代表”“三問強監督”等T項特色工作,使得各級人大代表選舉順利完成、聯系代表互動交流更加密切、代表議案建議辦理落地落實,人大“四個機關”工作進一步彰顯。
立法聯系點:傳遞基層民意“好聲音”
基層立法聯系點,一頭連著黨和政府,一頭連著萬千群眾,成為傳遞基層民意的陣地,讓立法更接“地氣”。
銅陵市律師協會是省、市人大常委會確定的“基層立法聯系點”單位,近年來,該協會發揮專業優勢,充分利用聯系群眾緊密、對接單位廣泛的特點,廣泛聽取基層群眾“原汁原味”的聲音,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在立法征求意見中,7年來,銅陵市律師協會先后參與了近50部地方立法的意見征求工作,提出了各項修改建議和意見100多條。2024年以來,累計接待企業和群眾216人次,提供法律意見建議180余條。
義安區五松鎮惠泉社區,2022年9月被確定為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為義安區首個基層立法聯系點,成立了社區書記為組長、社區副書記、社區法律顧問為副組長的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小組,精心挑選本社區內基層群眾、專業人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司法人員等各類人力資源,組建了一支由20人組成的信息員隊伍。同時,在銅陵市人大的指導下,組建了一支由53人組成的專家征詢隊伍,形成了穩定、廣泛的立法需求和意見建議的信息員。2024年3月1日,《銅陵市城市公共汽車客運管理條例(草案)》座談會在惠泉社區立法聯系點召開,現場征求意見14條,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給予反饋,其中7條意見被采納。
2023年,銅官區天井湖社區遵照市、區人大統一部署,在實施人大代表聯絡站標準化升級改造的同時,建設基層立法聯系點項目。該立法聯系點成立以來,社區全面構建“線上+線下”意見征集雙渠道,收集群眾意見,目前,已開展立法征詢會10余次。值得一提的是:1月4日立法征詢會,立法信息員提出意見10條,被采納形成意見建議清單3條;4月10日對《銅陵市實施《安徽省城市公共汽車客運管理條例》辦法(修改初稿)》進行意見征詢,立法信息員提出意見10條,被采納7條。
立法研究基地:服務地方立法有“厚度”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銅陵學院法學院自2022年7月被市人大常委會確定為銅陵市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基層立法聯系點)以來,充分發揮學科、專業、人才優勢,緊緊圍繞省、市立法工作大局和重點,全面加強與省、市人大法工委的聯系,積極組織開展立法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主動服務地方立法,致力于打造新型特色地方立法智庫。
銅陵市地方立法研究基地現有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14人,博士20人(含在讀),碩士生導師8人……為服務地方立法提供了人才保障。自成立以來,緊緊圍繞地方立法需求,先后申報并獲批省級以上的有關地方立法研究項目20余項。如:“安徽省設區的市立法科學化研究”“安徽省公共衛生地方立法建設研究”等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該基地凸顯地方立法特色,創造性提出探索建立立法輔助人制度。基地努力探索地方立法工作創新,向銅陵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提出了建構銅陵市地方立法輔助人制度的建議,并起草報送了《銅陵市地方立法輔助人工作辦法》(草案),該《辦法》被市人大常委會正式采納并發文在全市推廣執行。立法輔助人由市人大常委會在銅陵學院法學院、銅陵市律師協會等組織機構中選聘。立法輔助人的主要職責包括參與地方立法調研起草、執法檢查、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服務人大代表、聯系基層、法律咨詢等。在基地的積極推動和參與下,銅陵市人大常委會開始探索推行立法輔助人制度。(朱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