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雜志報道我市人大推進高質量立法的相關經驗做法
發布日期:2025-06-20 11:19
來源:銅陵市人大 閱讀: 次
近期,《中國人大》雜志2025第11期刊發了《銅陵:以“小切口”立法厚植幸福底色》一文,報道我市人大在推進高質量立法中堅持“小切口”、“小快靈”的相關經驗做法。現將全文刊登。

銅陵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萬里長江穿境而過,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銅陵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恪守立法為民理念,以重點領域法治供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回應民生關切。通過 “小切口”、“小快靈” 的立法實踐,將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轉化為具體法規條文,讓每一部法規都飽含民生溫度,確保法治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銅陵市人大常委會落實黨對立法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黨委決策部署到哪里,立法工作就跟進到哪里,使人大立法工作與黨委中心工作始終保持同頻共振。嚴格落實重要事項向黨委匯報制度,立法規劃、立法計劃報請市委審定,所有的單項法規在表決前均報市委同意,確保立法工作充分體現黨的主張、反映人民意志。立發展之法,為高質量發展夯基賦能。近年來,銅陵錨定打造與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最優營商環境目標,在“四送一服” 精準服務、行政審批流程改進、市場主體權益保護、政務服務提質增效等方面進行探索和改革,并形成銅陵特色經驗做法。2023年,銅陵市人大常委會立足城市發展需求,制定出臺《銅陵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這部地方性法規是對銅陵改革發展進程中新經驗、好做法的系統提煉與固化,精準設計有效制度措施,切實為市場主體保駕護航,推動銅陵市營商環境邁向新高度。立民生之法,繪就幸福生活法治底色。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聚焦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和“懸空老人”問題,銅陵市人大常委會先后制定《銅陵市居家養老促進條例》和《銅陵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條例》。居家養老促進條例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從 “基本保障”向“品質升級”跨越,加裝電梯條例則打通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最后一公里”,讓“懸空老人”下樓不再難。在城市精細化治理領域,銅陵以法治為筆,勾勒文明宜居新圖景。通過制定養犬管理、住宅電梯安全、文明行為促進、生活垃圾分類、城市公共汽車客運管理等一系列法規,推動城市治理從“粗放管理”向“精細治理”轉變,讓法治溫度浸潤城市每個角落。立生態之法,筑牢綠水青山法治屏障。銅陵作為重工業城市,生態環境歷史欠賬多,環境保護壓力大。銅陵市深學篤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徑,立足城市生態治理痛點,精準靶向發力,相繼出臺《銅陵市燃放經營煙花爆竹管理規定》、《銅陵市城市綠化條例》、《銅陵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銅陵市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管理條例》4部生態領域地方性法規,以法治破解污染治理難題,全力推動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其中,《銅陵市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管理條例》尤為亮眼,該條例聚焦黑沙河流域治理、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等住建領域 “硬骨頭”,直擊生活污水排放管理中的頑疾,是全國市級層面較早制定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專項立法。從煙花爆竹燃放管控到城市綠化建設,從揚塵污染防治到污水排放治理,銅陵通過一系列法規的制定與實施,逐步構建銅陵市大氣、水、綠化等方面的生態文明法治體系,以法治守護好碧水、藍天、凈土,讓生態紅利持續轉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立文化之法,激活地域文明傳承密碼。銅陵采冶銅的歷史始于商周,延綿3500余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也出自銅陵。目前,銅陵現存有大量以銅礦冶文化為代表的工業遺存遺跡。為守護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增強城市獨特的文化標識,傳承厚重的工業文明,銅陵市人大常委會制定《銅陵市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條例》。這部安徽省內首部工業遺產保護立法,聚焦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中的難點與痛點,從工業遺產的定義范圍界定、各管理部門職責、法律責任設定等方面作出規定,為工業遺產的保護傳承筑牢法治根基。銅陵市人大常委會還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立法工作。以法治的力量守護歷史文化傳統,讓銅陵的地域文化血脈在時代浪潮中生生不息、源遠流長。通過搭建人民有序參與多元平臺、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立法直通車”作用,創新開門立法方式,銅陵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立法工作全過程,廣泛匯聚民意民智,確保法規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強化法規實施宣傳,營造實施氛圍;督促實施部門及時出臺法規配套制度;健全工作格局,強化法定職責;完善法規實施情況報告制度……銅陵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將法規實施與立法一體推進,打好法規實施組合拳,推動法規落地生效,不斷書寫中國式現代化銅陵實踐法治新篇章。